T/CSTE 0008-2020是中國技術經濟學會發布的團體標準,專門規范污水處理用液體乙酸鈉碳源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包裝運輸等內容。該標準適用于以乙酸鈉為主要成分的液態碳源產品,主要用于污水處理系統的反硝化脫氮工藝,為微生物提供易降解的有機碳源。
產品技術要求
1)關鍵指標
乙酸鈉含量:≥30%(質量分數),確保足夠的有效碳供應。
化學需氧量(COD)**:≥250,000 mg/L,滿足高負荷污水處理需求。
pH值:7.0-9.5,避免對生化系統造成酸堿沖擊。
密度(20℃):1.20-1.30 g/cm3,反映產品濃度穩定性。
雜質限量:重金屬(如鉛、鎘)含量需符合《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要求。
(2)性能優勢
液體乙酸鈉具有**溶解快、反硝化速率高**的特點,相比甲醇等傳統碳源更安全(無易燃風險),且對污泥微生物毒性較低。
試驗方法與質量控制
(1)乙酸鈉含量測定
采用酸堿滴定法:
1. 樣品稀釋后,以酚酞為指示劑;
2. 用鹽酸標準溶液滴定至終點;
3. 通過消耗的鹽酸體積計算乙酸鈉含量。
(2)COD值檢測
按《水質 化學需氧量的測定 重鉻酸鹽法》(HJ 828)執行,確保數據與污水處理實際需求匹配。
(3)重金屬檢測
參照《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鉛、鎘等有害物質。
檢驗規則與包裝要求
(1)檢驗分類
出廠檢驗:每批次需檢測乙酸鈉含量、COD、pH值及外觀(無色或淡黃色透明液體)。
型式檢驗:每年至少一次,涵蓋全部技術指標,原料或工藝變更時需重新檢驗。
(2)包裝與儲存
包裝形式:聚乙烯塑料桶(25-1000L)或槽車運輸,避免使用金屬容器(防腐蝕)。
儲存條件:陰涼通風處,避免高溫與陽光直射,保質期6個月。
標志要求:注明“污水處理用”、執行標準、生產日期及安全警示(如“避免接觸皮膚”)。
應用價值與行業意義
(1)解決低碳氮比問題
污水處理廠進水常因碳源不足導致脫氮效率低下,液體乙酸鈉可快速補充可生物降解碳源,提升反硝化菌活性,使總氮(TN)去除率提高30%以上。
2)標準化的必要性
杜絕劣質產品:部分企業使用工業廢液冒充乙酸鈉碳源,導致污泥中毒或二次污染。
優化投加控制:統一指標幫助運營單位精準計算投加量,避免浪費或效果不足。
未來發展趨勢
復合碳源替代:乙酸鈉與葡萄糖、腐植酸等復配,降低成本并提高碳源利用率。
綠色生產工藝:采用生物質原料(如秸稈發酵液)生產乙酸鈉,減少化工合成依賴。
智能投加系統:結合在線硝酸鹽監測設備,實現碳源投加的自動化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