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1246-2014是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關于水處理用陽離子聚丙烯酰胺(CPAM)產品的國家標準。該標準對陽離子聚丙烯酰胺的分類、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以及包裝、運輸和貯存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為產品質量控制和應用提供了權威依據。陽離子聚丙烯酰胺作為一種高效的水處理藥劑,廣泛應用于污水處理、污泥脫水、造紙工業等領域。
產品分類與技術要求
(1)產品分類
根據陽離子電荷密度(離子度)的不同,標準將陽離子聚丙烯酰胺分為三類:低離子度型(離子度≤20%)、中離子度型(離子度20%~40%)和高離子度型(離子度>40%)。不同離子度的產品適用于不同的水質條件和處理工藝,用戶可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類型。
(2)技術要求
標準對陽離子聚丙烯酰胺的外觀、固含量、溶解時間、特性粘度等關鍵指標提出了具體要求。產品外觀應為白色或微黃色顆粒或粉末,固含量不得低于90%。溶解時間要求0.1%水溶液在60分鐘內完全溶解,以確保實際應用中的操作效率。特性粘度是衡量聚合物分子量的重要指標,標準規定其范圍應在4.0至15.0 dL/g之間,以滿足不同處理場景的需求。
試驗方法與質量控制
(1)外觀檢驗
通過目視觀察判斷產品顏色和形態是否符合標準要求,確保無可見雜質。
(2)固含量測定
采用烘干法測定,將樣品在105℃下干燥至恒重,計算固體物質的百分比。
(3)溶解時間測試
將樣品配制成0.1%濃度的水溶液,記錄完全溶解所需時間,確保產品在實際使用中能夠快速溶解。
(4)特性粘度測定
使用烏氏粘度計在特定條件下測定溶液的粘度,計算特性粘度值,以評估聚合物的分子量大小。
(5)離子度檢測
通過膠體滴定法或電位滴定法測定陽離子電荷密度,確保產品性能符合分類要求。
檢驗規則與標志包裝
(1)檢驗規則
標準規定產品應進行出廠檢驗和型式檢驗。出廠檢驗包括外觀、固含量、溶解時間等常規項目,每批產品均需檢驗合格后方可出廠。型式檢驗則是對所有技術指標進行全面檢測,通常在原料、工藝發生重大變化或定期質量審查時進行。
(2)標志與包裝
產品包裝上應清晰標注產品名稱、型號、生產日期、批號、執行標準、凈含量及生產企業信息。包裝材料需具備防潮、防破損功能,通常采用內襯塑料袋的編織袋或紙桶包裝。
(3)運輸與貯存
運輸過程中應避免日曬雨淋和劇烈震動。產品應貯存在陰涼、干燥、通風的庫房中,遠離火源和氧化劑,貯存期一般為12個月。
應用與意義
陽離子聚丙烯酰胺憑借其優異的絮凝和脫水性能,在水處理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GB/T 31246-2014的實施不僅規范了產品質量,還為用戶選型和應用提供了可靠依據。通過統一的技術要求和檢測方法,該標準有效促進了行業技術進步和產品質量提升,為環境保護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隨著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和水處理技術的持續發展,陽離子聚丙烯酰胺的應用范圍將進一步擴大。未來,標準可能會針對新型環保配方、高效低耗產品等方面進行補充和修訂,以適應行業發展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