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4591-2006是我國針對水處理劑聚合硫酸鐵制定的國家標準,于2006年12月1日實施,2017年7月1日廢止并由GB/T 14591-2016替代。該標準規范了聚合硫酸鐵的生產、檢驗和應用,主要服務于飲用水、工業用水及污水處理領域,尤其強調原料來源的安全性。
核心內容
1. 適用范圍
適用于以硫酸法生產鈦白粉的副產品硫酸亞鐵和工業硫酸為原料制備的聚合硫酸鐵。
用途包括:
飲用水處理(需符合原料限定條件)
工業循環水凈化
2. 技術要求
物理性能:
外觀:紅褐色黏稠液體或黃色固體
密度(液體):≥1.45 g/cm3
化學性能:
鐵(Fe)含量:≥11.0%(質量分數)
鹽基度:9.0%-14.0%(影響絮凝效果的關鍵參數)
pH值(1%水溶液):2.0-3.0
不溶物含量:≤0.5%
安全性:
重金屬(鉛、鎘、汞等)含量嚴格限制,確保飲用水安全。
3. 檢驗規則
出廠檢驗:每批次需檢測鐵含量、鹽基度、pH值和不溶物含量。
型式檢驗:在原料變更、工藝調整或定期抽檢時,需進行全面性能檢測。
4. 包裝與標志
液體產品采用耐腐蝕容器(如聚乙烯桶),固體產品用防潮包裝。
包裝需標明產品名稱、執行標準、生產日期、保質期及生產企業信息。
標準實施意義
1. 規范生產:明確原料來源和技術指標,防止劣質產品流入市場。
2. 保障水質安全:通過重金屬限量要求,確保飲用水處理的安全性。
3. 推動技術進步:為后續標準(如GB/T 14591-2016)的制定提供技術基礎。
GB 14591-2006通過嚴格的理化指標和檢驗要求,提升了聚合硫酸鐵在水處理中的應用可靠性。盡管該標準已廢止,但其在規范行業生產、保障公共健康方面的歷史作用不可忽視。當前相關領域應遵循替代標準GB/T 14591-2016,以適應更嚴格的環境治理需求。